一棵古树成为千年城墙的守护神

2025-07-18 06:26 阅读
大江新闻-江西日报原创

  □ 郭远辉

  一座城,若只有古迹,而没有古树,那么这个地方即便有古老的历史,也缺了能听见呼吸的过去。宋城万安,有两样东西深深地刻进了它的年轮里:一个是城墙,一个是榕树。并且,榕树与城墙是紧紧地靠在一起的,相依相偎了四百余年。

依偎着万安古城墙的老榕树。邱哲摄

  城墙是官方修筑,历朝历代的知县们,把修建和维护城墙,作为他们任上的重要事情,规制不断扩大,以御侵扰,以护安宁。千年后的今天,万安古城墙成为江西省保存最完好的宋代县级古城墙。榕树的种植,是后来的事。大概在城墙修筑五六百年后,这棵榕树才在西门口城墙外被栽下。一名罗姓滩师先后得榕树苗七株,在靠近城墙的高岸上种下,最终只有这一棵活了下来,一活就是四百余年。今天的榕树高达14米,胸径2.26米,冠幅面积800多平方米。树繁叶茂的榕树像一把举在大地之手上的巨伞,把城墙遮于伞下。一棵树,以感恩反哺之心,为当年对它呵护有加的城墙遮阴挡雨。

  观澜门外的西门口码头就在榕树脚下。自古这里是江河与陆地的接驳之处,是舟楫的起锚和停靠之地,也是南来北往的货物装卸之地。大榕树看过了多少帆影的徐来和疾走,看过了多少旅人的羁思和愁绪。赣江之水,从它脚下流过,带来了十八滩的号子,带走了雄浑有力的滩歌。远远看去,榕树就是这条千里航线上一座绿色航标灯,为南来北往的舟船指引航向。

  我在这座心安小城里生活了二十余年。因为有古城墙的镇守,有古榕树的驻扎,这里的每一日都显得安泰、平和,水汽淋淋,清风徐徐。我喜欢走沿江路,经十八滩文化广场,顺着长长的诗词长廊,来到西门口,穿过观澜门,拾内墙台阶登上城墙。倚墙而眺,横江如练,大坝巍然,长桥卧波,对面青山隐隐,飞岚流霭,大有仰俯天地之感。东坡的句子扑面而来:“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那时候的小城生活,简单而自然。在单身宿舍里与一群年轻的道合者饮着散装的白酒,借着酒兴谈论文学和新闻,聊着巷陌里的人物和故事,好像不大说遥远的事情,也没有想过将来要去更远的地方。时而从老县委大院的后院小门里独自出来,穿过城墙,来到榕树下,也不知找谁说话,就在很多恋人亲密过的旧码头上坐坐,北流的水,泊岸的船,与那葳蕤的古榕构成了一座江边小城独有的气场。独自坐在龟背码头上,头顶一树繁星,在长长的夜宵街的背面,倚梦听江声。从城墙内的一座古寺里,隐隐传来悠悠晚钟。钟声翻过城墙,掠过榕树树梢,随水而逝。有晚钟抚慰的小城,更显出流水的无声和时间的空荡。

  从远处看,这一段1500米长的古城墙,沿江逶迤而布,有龙盘虎踞之势。它是万安县的文化图腾,是万安人心中的青铜之鼎。它的虎纹双耳像极了城墙的方形垛口,有刚直的线条和粗犷的纹理。而其实,在若干年前,古县的内城是完全被城墙围拥的,只在东西南北开了四个城门,它就是一只被寄予了固若金汤、万民以安期冀的巨鼎,鼎中装着一城子民的心安之愿。城墙与古榕,紧密相依,浑然一体,成为万安城市名片上的两个经典符号。那个流行寄明信片和贺年卡的年代,我寄出去的所有贺卡上,都有城墙的问候和榕树的思念。它们居于贺卡的醒目位置,为一座古城标注文化方位。因为图片是俯拍,城墙有了更加凌厉的浩瀚之气,垛口凸显,城墙上的砖路平整开阔,蜿蜒向前;从高空看,榕树有了更形象的喻体,它多么像一朵巨型的西兰花。不知从何时起,“西兰花”成了万安古榕的昵称和网名。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的句子,也是涵括了万安和赣江的风物、气质吧。我曾在一个春日的晨曦中,站在榕树旁的城墙上,看过一次辉煌壮丽的赣江日出。那天,一轮如盘的圆日,从惶恐滩江面的水中慢慢托出,从橙红,到绯红,到通红,到血红,像一名泅渡的圆头水手,憋足了洪荒之力,从水底腾跃而起,冲出水面,甩出茫茫水雾,抹一把潮湿的脸,睁眼打量这座小城新的一天;我也曾在一个秋日的傍晚,站在跨江大桥中间,看过一次惊心动魄的赣江日落。夕阳垂挂天幕,带着谢幕前的些许缱绻,西坠而下,它体内的火焰,仍然在喷射火舌,烧红了漫天的云彩,火烧云倒映江面,整条赣江通体透红,似烧红的铁水在流动,我立在桥上,看脚下的铁流,滚滚北去,生怕一失足,掉入这千度高温的鼎镬之中,化为蒸汽。等太阳沉入水底,天上的火也熄灭了,我杵在江心的晚风中又送走了一日。而榕树一直站在这儿,早已看惯了大自然的万千气象,任水流,任风过,任船走,任鱼跃,把自己化作了四百年不倒的一棵树魂,仿如戴在赣江手指上的一枚翡翠钻戒。

  后来,我离开了万安,顺江而下二百里,就是我现在工作的吉安城。巧的是,城里也有一棵巨大的江边古榕,只不过它在赣江西岸。相距一百公里的两棵古榕隔岸而生,仿如遥远的东南之国散佚于赣中之地的前世姐妹。吉安古榕是明万历年间闽商从家乡福建携树苗至吉安栽种的,以求带来绿树一样蓬勃的财源。自古有“榕不过吉”之说,未承想,这棵吉安榕竟生长得异常繁茂,壮硕无比,冠幅面积达到惊人的2000多平方米。吉安榕是一木成林的独联体,是众鸟栖身的联合国,是吉安人心中的风水树。它的脚下同样有一个古码头,叫榕树码头,与万安西门口码头遥相呼应,互为迎送。很多人从这里出发,从这里归来,或解缆,或系舟;很多货物从这里装卸,从这里进入百姓家;很多读书人从这里踏上赶考之路,也在这里迎接高中的禀帖,宣称家国天下;那一年,文天祥很想在这里下船,然后回到故乡安度晚年,可是时局之风裹挟着押解他的船,呼啸北上,从此他再也没有回来过……

  天空虚无一物,江湖事物纷流。多想回到那个前路漫漫的水运年代,水映帆影,船载我行,从一棵榕树下上船,又在另一棵榕树下到达。一转眼,我寄居吉安城已经十三个年头了,了却公家事,归来看阿母,我像一枚钟摆,在两座榕城之间来来回回摆了十三年,我从上游之城出发,又从下游之城归来。两座城市里都生长着榕的基因——从远方而来,立脚下土地,不为船动,不为帆移,不随波逐流,从不曾离去。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