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优势!破壁垒!揭秘萍乡市“无界”操作如何促发展
原标题:
“萍水”相逢处 赣湘共潮生
——萍乡市积极探索湘赣边区域协同发展新路径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卢瑛琦
沿着湘赣边的罗霄山脉南下,满目苍翠间,激荡着发展的脉搏——科研平台聚智领航,产业发展活力涌动,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惠民服务跨省通办……山脉间回荡着改革的脚步声,牵动老区人民心弦。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一声“老表”,承载着湘赣两地山水相连、血脉相亲、文化相融的深厚情谊,为两省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江西唯一全境纳入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的设区市,近年来,萍乡市充分发挥政策与区位优势,以合作机制创新破解行政壁垒,以产业协同发展激活区域经济,以公共服务一体化增强群众获得感,积极探索省际交界地区协同发展新路径,加快推动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向纵深拓展。
“飞地”育新能:科技创新驱动江西“智”造
在湖南湘江新区,夜晚的萍乡(长沙)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飞地科创中心)依旧灯火通明。六楼的阿尔法生物医药科研团队正穿梭于试验中心,研究人员围在实验台前认真分析实验数据,并就新产品测试进行交流验证。
“为破解科创资源不足的瓶颈,萍乡市在长沙设立飞地科创中心,依托10个重点科研及产业孵化项目,与长株潭高校院所、高端人才携手,共同促进产业技术需求与学术界技术供给精准对接。”萍乡市飞地科创服务中心主任张蕾介绍,自飞地科创中心运营以来,共引进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院所专家人才42名、创新团队24个,吸引16家萍乡本土科技型企业入驻,促成28项技术转移转化。
引才在长沙,用才在萍乡;研发在长沙,转化在萍乡——中南大学毕业的贡太敏博士正是这一创新协同模式的生动实践者。贡太敏说:“我所负责的金属陶瓷新材料研究院是飞地科创中心下属的产业研究院之一,相关科研成果通过我创立的江西鲁班尺新材料有限公司在萍乡孵化,同时我还在萍乡学院任教,积极推动人才培养与协同创新,形成科技成果转化的闭环体系。”像贡太敏这样孜孜不倦地穿梭于实验室、企业和讲台的“飞地人才”,正成为区域协同创新的中坚力量。
区域协同发展,既要“借智”,更要“创智”。今年3月,萍乡市与中南大学共建的湘赣边新材料现代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产研院)在萍乡揭牌运营。“产研院采取‘一院两地多所N基地’模式运行,飞地科创中心是产研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兼任产研院副院长的张蕾表示,产研院将紧扣萍乡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0210”行动计划和“4+2”新动能培育方向,进一步健全政校企合作机制,完善技术对接、产业金融、设备支持、研发协同、人才培养等制度,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促进区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
园区链湘赣:跨省合作助力产业发展
盛夏时节,上栗—浏阳跨省合作产业园区内热潮涌动,线路管网纵横,车辆往来穿梭,一派生机勃勃的忙碌景象。
“随着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地处湘赣边界的上栗县,迎来发展的‘黄金期’。”上栗工业园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邹若钧指着不远处正在建设中的皇家小虎·华中(上栗)超级工厂项目说,“我们加快构建‘四论评价+产业政策+双向承诺’招商引资政策体系,积极探索‘定增招商’新模式,引进了一批知名湘企入驻园区,以商招商吸引更多外来企业前来投资兴业,初步形成以电子信息、食品和装备制造为主的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湘赣边区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正在持续拓展,产业协同发展迈入新阶段。萍乡市加快打造赣湘合作市级工业平台,推动全市6个工业园区加入长株潭园区发展联盟,共建上栗—浏阳、湘东—醴陵跨省合作产业园区,引导鑫通机械等本土企业融入湖南相关产业链供应链,助推湘赣边区域新材料、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协同发展。
“区域合作为企业发展打开了广阔天地。”鑫通机械常务副总经理刘建展示着公司研发的地下铲运机等智能化设备。他对公司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得益于区域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从厂房建设改造、项目资金支持到核心技术攻关,政府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如今,我们的产品远销海外市场,今年还在长沙成立了分公司,营销额有望突破20亿元。”
为强化园区要素保障,萍乡市建立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协调、能源协同保障等机制,共同推进萍水河—渌水航道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赣湘高速公路规划衔接、天然气管网联通,促进各类要素双向高效便捷流动,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管理破壁垒:促进生态共护与服务共享
悠悠萍水河,一路奔西,流入湖南株洲后称渌水。萍水河—渌水是赣湘两省的一条“生态河”,更是萍株两市共同的“母亲河”。
近年来,赣湘两省就萍水河—渌水流域保护展开系列合作。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加大,部分领域跨省协调还不顺畅等问题亟待解决。如何持续推动区域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让水更清河更畅?为此,萍乡市联合株洲市打破区域立法局限,创新同步立项、同步审议、同步实施等“八个协同”立法模式,在全国率先出台跨省设区市法规文本相同的地方性法规——《萍水河—渌水流域协同保护条例》。
今年3月,萍株两市再次联合出台大气污染协同防治条例。此次协同立法,是继萍水河—渌水流域保护两市共同立法之后,对跨区域协同立法的又一次深化探索,也是全国首个跨区域大气污染协同防治条例。两市还定期组织开展跨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跨省巡河护河和生态环境联合执法,有力筑牢湘赣边区域生态环境屏障。
走进萍乡市政务服务大厅,“跨省通办”专窗标识醒目。刚办完医保转移的群众连连点赞:“以前要跑湖南老家三四趟,现在20分钟搞定。”
一地认证、全网通办,一地受理、多地联办……萍乡市推动上线“湘易办”长株潭跨域通办专区萍乡分厅,在江西政务服务网萍乡分厅和“赣服通”萍乡分厅“跨省通办”专区上线长沙、株洲等地政务服务事项。同时,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立“跨省通办”专窗,让企业和群众“进一扇门、办两省事”。该市市县两级共签署“跨省通办”合作协议117份,涉及事项265项,累计办理“跨省通办”事项5万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