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记者援疆走笔|“箱”约南疆!赣企拟在新疆再创“新干箱包”奇迹
原标题:
从井冈大地到帕米尔高原
赣企拟在新疆再创“新干箱包”奇迹
孔璐、信息日报全媒体记者黄玉龙 文/图
从井冈山下的发展热土到帕米尔高原的开放前沿,一场跨越4000公里的产业新篇,正在新疆克州阿克陶江西工业园区续写。在这里,由江西吉安箱包企业投资兴建的新疆鑫莉来箱包有限公司,正以智能化生产线为笔、以“吉安基因”为墨,书写江西援疆从“引进产业”到“孵化生态”,再到“构建全产业链”的新篇章,彰显着新时代对口支援“既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的深层智慧。
自动化生产
企业展厅里“‘箱’约南疆,‘包’容天下”的标语
展示箱包功能
从产业空白到制造突破
新干箱包,是吉安嵌在全国产业版图上的闪亮坐标——作为全国四大箱包皮具产业基地之一,数十年积淀的设计理念、工艺标准与产业链协同能力,成为援疆工作的有力抓手。2024年5月,在江西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与吉安市的精准牵线下,江西荣威箱包皮具有限公司挥师西进,在阿克陶注册成立新疆鑫莉来箱包有限公司。这一落子,不仅填补了南疆箱包皮具制造业的空白,更将吉安的产业“基因”植入帕米尔高原。
走进鑫莉来的生产车间,压模机精准塑形、缝纫机走线如织,工人中九成是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目前,企业已带动近百名当地群众就业,人均年收入达3~5万元。
而在企业展厅,“‘箱’约南疆,‘包’容天下”的标语,既藏着对地域协作的期许,更透着对市场的雄心。“新疆是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中吉乌铁路通车后,产品3天就能抵达中亚腹地。”公司负责人张西化的信心,源于对区位优势的深刻洞察——依托“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地理红利,鑫莉来已在疆内建设销售网点及平台,辐射中亚五国,“吉安工艺”正成为打开国际市场的钥匙。
从单点落户到生态培育
鑫莉来的落地,并非孤立的产业移植,而是江西援疆“一盘棋”中的关键落子。引进一家企业,是为了培育一个产业。记者从江西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了解到,在规划中,鑫莉来的价值不仅在于填补空白,更在于成为“种子企业”——以新干箱包30多年的产业发展经验为蓝本,通过技术输出、管理赋能、市场引导,孵化当地的制造能力与产业生态。
从技能孵化到人才培育,生产线既是车间也是“课堂”。从吉安来的技术骨干与当地工人结成“师徒对子”,将裁剪、缝合等工艺标准拆解成易懂的操作流程,让少数民族工人在实践中掌握过硬技能。如今,首批培训的少数民族工人已能独立上岗,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从单厂运营到链条延伸,江西援疆团队正着力推动“葡萄串效应”。依托阿克陶的区位优势,他们已开始对接新干的拉链、五金、布料等配套企业,计划通过政策扶持引导上下游产业集聚。记者了解到,未来3年,江西援疆团队计划在当地形成从原材料供应到成品出口的完整链条,提升“阿克陶制造”的综合竞争力。这一切指向一个清晰目标:在帕米尔高原复制新干的产业奇迹,在阿克陶打造出第二个“新干箱包”产业基地。
江西优质项目不断落地新疆
围绕克州阿克陶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江西援疆团队聚力精准招商,引进核心产业。现代农业破土成金,江西国康农业建成全疆最大芦笋种植基地,3000亩标准化基地让戈壁变绿洲。电商产业焕发生机,新疆阿克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打造“西域阿克猫”“慕峰雪米”等品牌,带动千户农民致富增收,成为阿克陶县农特产品领军企业。轻工纺织扎根边疆,全球袜业龙头唐锦纺织首创“家庭工坊”模式,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家居制造连通亚欧,南康家具品牌馆落地克州,搭建起赣州国际陆港与克州口岸的贸易桥梁。
不仅如此,江西援疆招商引资打破结对界限,致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巴州若羌县,志存锂业投资120亿元打造全球最大碳酸锂基地,拉动千亿级产业集群;在塔城地区额敏县,江西省国控集团和江西联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推进新疆信达12.4亿元电子新材料项目填补疆内技术空白;在阿拉尔市,江西文演集团和泰豪集团投资21亿元联合建设的塔里木理工学院全面建成投入使用。
优质项目不断落地,得益于江西援疆持续扩大招商引资“朋友圈”,强化全周期服务。江西第十一批援疆干部进疆以来,共邀请客商26批310人次到克州和阿克陶考察,组织中亚·克州行活动3批,举办或参与疆内重大招商活动19场次。
从产业输血到长效造血,从单向援助到双向奔赴,江西援疆招商引资跑出“加速度”。两年来,16个签约项目落地生根,总签约金额达160.36亿元。未来,赣鄱儿女将继续与新疆同胞携手,在这片热土上书写更多“春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