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沿江不靠海,龙南凭啥让民资 “抢着投”?

2025-07-14 05:45 阅读
大江新闻-江西日报原创

原标题:

“四两拨千斤”的经济发展探索

——看龙南市如何激活民间资本助力高质量发展

  刘新权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鄢朝晖

  民间投资是经济活力的“晴雨表”、投资增长的“稳定器”,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这几年,龙南用5.06亿元民间资本浇灌出85个特色项目。这个既不沿江也不靠海的内陆小城,何以成为吸引民间资本的“强磁场”?近日,记者深入探访,试图破解龙南激活民间资本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密码。

  破冰:从“不敢投”到“抢着投”

  在龙南市九连山镇大丘田的生态科普教育基地,深圳客商陈少勤指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科普游步道和5D情景体验区感慨:“从拿到国家林草局批文到项目开工,我全程没跑过南昌。这么便捷的政务服务让人敢放手投资!”这个投资2000万元的项目,正是龙南破解“民资困局”的鲜活注脚。

  “我们不是简单给企业补贴,而是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九连山镇党委副书记晏锋说。该镇为科普基地垫资200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并两次赴省林业局协调用地审批,最终促成科普教育基地落地。

  “不敢投、不愿投、不会投”一直是民间投资面临的问题。想要让民间资本扎下根,必须创新制度扫清路障。在龙南,从全周期服务入手,一场刀刃向内的改革正在颠覆传统认知。

  “过去招商只盯大企业,民间资本像散落的珍珠,缺乏串联的线。”龙南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杨其信坦言。市里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工作专班,38个部门联动梳理出“项目+政策”双清单。出台《龙南市激活民间资本发展民营经济实施方案》,制定七大类17项项目清单和四大类11项政策清单。

  龙南将乡镇当作主战场,把投资规模在30万元至2000万元之间、未达到招商引资标准的民间资本作为激活对象,充分释放民间资本的活力与创新潜能,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同时,推动各乡镇成立“一把手”挂帅的专班,构建上下联动体系,确保政策措施精准落地、高效执行。

  针对民间资本最关心的土地、融资问题,龙南打出“组合拳”:东江镇创新集体建设用地作价入股方式,盘活71.88亩土地吸引1.087亿民资入驻,建成88间店铺、5座厂房;在土地林地要素方面,坚持“先存量、后增量”用地原则,对城乡边角地、废弃宅基地等零散地块进行摸排;针对融资难,龙南推动金融机构推出“名特优新专项贷”,发放贷款5540万元。

  当民间资本遇上制度性梗阻,一套“专班推进+专员服务+精准供给”的“组合拳”,让政策红利精准落地,让民资“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活水:让市场要素自由“恋爱”

  杨村镇敬安堂围屋内,返乡青年赖梦宇正将客家酿豆腐端上餐桌。“高峰期日均接待50桌,港澳游客要提前一周预约。”而在3年前,它还是一座墙体斑驳的空心围屋。这里的发展离不开镇政府争取项目资金1000万元,并对燕翼围周边4座围屋进行修缮,推出“一年免租”政策。赖梦宇抓住机遇,将老围屋改造成“敬安堂客家宴”,带动卖米酒的阿婆、唱山歌的艺人重拾生计。

  围屋还是那座围屋,豆腐还是那碗豆腐,但挖掘乡村资源的价值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龙南的解法令人耳目一新:政府退后当“红娘”,让市场要素自由“恋爱”。

  近年来,龙南让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角,充分发挥乡镇、商会、乡友各自优势,赋予乡镇项目洽谈、资源调配等自主权,让乡镇从“被动执行者”转变为“主动谋划者”。在梳理辖区内闲置厂房、土地、公共设施等资源基础上,各乡镇精准向乡友、商会会员企业推送经过筛选、具有投资潜力和价值的项目信息,推动闲置资源与民间资本高效匹配。今年以来,龙南邀请乡友召开座谈会、推介会38次,走访经营主体319家。

  市场嗅觉比行政命令更管用。如今,这种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方式正在龙南遍地开花:桃江乡醉丰洲文旅综合体中,乡贤欧阳伟荣投资2000万元将废弃石粉厂变为文旅地标;南亨乡干部赴广州、佛山等地走访家具生产、高端服装、食品级塑料包装制品等乡友企业,获取了一批项目信息;龙南镇商会向会员单位推介“阳明山泉”生态饮用水项目,吸引一批会员企业合作投资600多万元,有效盘活了该镇红杨村的闲置厂房和泉水资源……

  裂变:多元模式打造“民资生态圈”

  当沉睡的乡土资源遇见敏锐的市场资本,亟须创新的合作模式作为共赢的桥梁。何种运营模式才能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项目,促成合作常态长效?

  在龙南市百村创业园内,龙南市沛城服饰有限公司投资的高端牛仔衣裙项目生产车间里,缝纫机运作声此起彼伏。据了解,该项目是南亨乡盘活已闲置1年的1500平方米的店铺,于今年4月引进龙南市沛城服饰有限公司,从事高端品牌牛仔服装的生产及跨境电商销售,年主营业务收入可达2000万元。

  这正是龙南创新“闲置资产+民间资本”模式的缩影,将长期闲置但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老旧厂房、闲置公房等国有和集体资产,移交给属地乡镇,由乡镇组织开展闲置资产招商活动,引导有能力、有意愿的民间投资参与盘活开发。

  民间资本的活力释放,还体现在多元创新的投资模式上。龙南立足县域资源禀赋与产业发展需求,因地制宜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投资模式,让“民资之花”绽放于乡村沃野:

  ——“政府项目+民间资本”模式:临塘乡以800万元财政资金撬动2300万元民资,将芷溪谷打造成江西省3A级乡村旅游点,景区内游人如织;

  ——“集体土地+民间资本”模式:东江镇水围里创业基地内,大学生团队在村集体整合的17亩土地上开发电商小程序,一层商铺全部客满;

  ——“现代产业+民间资本”模式:渡江镇水上打造集休闲、娱乐、垂钓于一体的渔趣园,陆地引进龙南智慧渔业三产融合示范项目,年主营业务收入达1.3亿元、年助农增收300万元,空中引进低空无人机考试基地项目,共同构建立体产业格局。

  从制度破冰到市场活水,从单点突破到生态成型——龙南用5.06亿元民间资本撬动的不仅是85个项目,更是一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在这里,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十指相扣,书写着“小县城也有大作为”的时代答卷。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