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小网格”托起“大民生”,万安县让居民群众幸福满格

2025-07-13 04:20 阅读
大江新闻-江西日报原创

  原标题:

  温情“小网格” 托起“大民生”

  万安县深化精细服务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林海宾 陈通才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幸

  “两天!涵管换了,水渠通了,灌溉排水再也不用愁了。”近日,万安县枧头镇茅坪村村民罗人松逢人就乐呵呵地念叨。原来,村党支部书记康永胜在网格走访中发现,罗人松家门前桥下涵管破损、水渠堵塞后,迅速组织力量,两天便解决了问题。这个高效化解民生难题的场景,正是万安县深化精细服务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该县聚焦网格治理痛点难点,围绕“密切干群联系、配强网格队伍、引导群众自治”三个方面,通过系统化的制度设计和精准化的资源整合,让党的组织根系深扎网格,让多元治理力量在网格汇聚,让百姓的烦心事在网格解决,有效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

  入户听诉:9.4万次敲门筑起民情连心桥

  “镇村干部会主动上门,询问百姓家里的烦心事、揪心事,镇综治中心还主动帮助协调。”百嘉镇村民李志平的感慨,印证了群众上访向干部下访的转变。

  自开展“入户听诉”解民忧活动以来,万安县党员干部主动下沉网格、叩门问需,群众积极参与诉求表达。全县1800余名党员干部敲开9.4万余户群众家门,累计解决诉求4280件,化解矛盾纠纷1535起。

  万安县推行驻村干部遍访听、党政领导重点听、政法干警针对听、行业部门服务听“四听”工作法,开展“入户听诉”解民忧活动,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让群众说有机会、讲有平台、诉有对象。同时,创新推出“吉事即办·万事好办”“党建+闭环管理”便民服务机制,组建161支吉先锋“红色代办”服务队,通过搭建“流动服务台”“民意直通车”和“帮办代办服务台”等,变等群众上门为送服务上门。今年已累计服务群众5000余人次,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000余个,群众满意度达99%。

  干部下沉:42名职级干部激活治理“末梢神经”

  “王主任懂法讲理,调解矛盾让人信服。”十八口塘社区居民的赞许,道出了县司法局二线职级干部王新朋的工作成效。他精准对接社区需求清单,发挥司法行政专长,聚焦重点人员管控和矛盾纠纷调解。“在社区调解矛盾纠纷,以前办案积累的沟通技巧全派上了用场。”王新朋深有感触,“这份‘二次上岗’的价值感特别实在。”

  面对基层治理专业力量不足的瓶颈,万安县创新推出退出领导岗位职级干部下挂兼职网格员机制。出台退出领导岗位职级干部下挂兼职网格员管理办法,派出42名经验丰富的二线职级干部,根据“社区所需、干部所长”原则,下沉至全县9个社区,参与社区网格督导、矛盾调解、民生实事推进等工作。他们带着数十年积累的丰富经验,从机关走向网格,悄然改变着治理生态。

  “这些退居二线的干部开展工作,方法多、经验足,能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万安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李晓跃介绍。据统计,职级干部报到两个月来,已推动解决减速带安装、危墙修缮、充电桩维修等民生难题20余件,参与调解纠纷成功率逾90%。

  合伙共建:1860名“红马甲”撬动全民共治

  近日,在万安县崇文社区的积分兑换点,志愿者黄冬凤正用服务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我通过参加4次志愿活动积累了20积分,现在可以兑换价值20元的生活用品。”这一惠民举措源于该县推行的“党建+社区合伙人”创新机制。

  今年以来,万安县在9个城市社区全面推行“党建+社区合伙人”机制。该机制由县城市社区党工委牵头,通过组织招募社区党员、在职党员、社区能人、热心居民及新就业群体等志愿者,引入商家、企业作为“供货商”,发动社区工作人员担任“服务员”,形成多元“社区合伙关系”。据统计,已吸纳110家商企、98个共建单位以及1860名党员和志愿者加入“合伙人”队伍。

  在具体实施中,该县创新建立了8项积分兑换机制,包括“花蕾行动”“文明先行者”等项目,将志愿服务等基层治理行为量化为积分。通过成立爱心流动超市联盟,商企“合伙人”定期捐赠物资,每月组织开展积分兑换活动。截至目前,已累计兑换积分8000余分,接收捐赠物资价值3万余元。通过“党组织搭台、合伙人唱戏”的运作模式,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