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热议:如此“站在巨人的肩上”,未免太讽刺

2025-07-10 18:43 阅读
大江新闻原创

  连日来,一场由读书博主“抒情的森林”掀起的文学界抄袭风波不断发酵。《收获》文学杂志在官方账号感谢其指出的抄袭现象,称“我们呼吁更纯净的原创”。《天涯》杂志声明:“存在抄袭行为的(本刊)作者,一经发现,将予以公布谴责,刊物将拒绝刊发其任何作品。”《人民文学》杂志则在读者恳谈会上表示“将加大对来稿查重力度”“原创性是文学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不断迭代、AI写作几乎“零门槛”的当下,某些人通过“天下文章一大抄”的自欺欺人且卑劣手段完成作品,怎么能瞒天过海?这不禁让人想问,被曝光的抄袭者动机是什么?是没时间创作?还是江郎才尽?想尽快变现获利?难道是在致敬经典作品?这都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在网络监督日益强大的环境中,抄袭者的文学路走不长远、文学梦容易破碎。试问,如果文学界“抄袭风”盛行,把原创束之高阁,那文学存在的意义何在?

(网友制作的有关抄袭的梗图)

  抄袭是文学的天敌,原创才有出路和未来。虽然文学界关于抄袭如何界定的讨论从未停止,但在“抒情的森林”这次曝光之前,文学作品抄袭的典型案例不胜枚举。比如:2006年,郭敬明写的《梦里花落知多少》被法院判定剽窃庄羽的《圈里圈外》,侵犯了后者的著作权,赔偿后者20万元;2014年,琼瑶起诉于正侵犯其作品《梅花烙》的改编权,法院判决于正公开向琼瑶道歉,五家被告一共需赔付500万元……

  不可否认,文学作品里的人和事一定程度上能够启智润心、引领时代潮流、引发社会思考,但绝不是通过抄袭来实现的。平心而论,文学允许模仿,毕竟,很多刚入行的写作者就是从模仿优秀文学作品起步的,但必须反对抄袭,因为各种形式的抄袭,让读者和社会看不到作品一丝一毫的真诚与内涵,只看到抄袭者丑陋的道德品质。要知道,文学作品的内容是否存在模仿或是抄袭,只要认真比对,还是能准确判断出来的。

  如何才能有效减少文学作品抄袭问题?一方面,写作者务必保持对文学的虔诚和热爱,即使写不出自己满意的内容,也不能偷偷摸摸搞抄袭,不仅丢人现眼,更容易葬送自己的前程。另一方面,文学期刊应通过内容查重、鼓励读者举报等办法,严格审查来稿者的作品内容,文学主管部门要健全作品抄袭的惩处机制,并严格落实,让抄袭者无利可图、无路可走,更让坚持原创者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共同守护好文学这片让人向往的净土。

  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明目张胆地抄袭是在走歪门邪道,绞尽脑汁“洗稿”“融梗”“搭便车”更是毫无底线,有这些时间、心思和精力,何不全神贯注进行原创?非要以不光彩的方式“站在巨人的肩上”抄袭,写出所谓自己呕心沥血的作品?这未免讽刺,让人鄙夷不屑。希望那些想抄袭或仍在抄袭的写作者立即“金盆洗手”,保持文人应有的风骨,因为只有原创的文字,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才能经得起读者、社会和时间的检验。

  (潘诚)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