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调研日记:新余的“点废成金”术

2025-07-09 21:08 阅读
大江新闻原创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肖立宇报道:刺鼻的猪粪尿、废弃的秸秆,如何变成驱动发展的“绿色黄金”?7月8日,带着疑问,我随团走进新余市渝水区,探寻答案。

作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的渝水区,生猪养殖曾是富民产业,却也带来了沉重的环境代价。过去,粪污处理粗放,沟渠水体浑浊,良田土壤板结,甚至影响了水源地仙女湖的水质。2017年,新余市开展“保家行动”,关停7200多家不达标的畜禽养殖场。此举是壮士断腕,但如何平衡产业、民生与生态?

面对困局,新余市精准施策,引入专业环保企业江西正合生态农业公司,并创新推行“N2N”区域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其核心在于“全量化收集”与“闭环转化”,将分散的畜禽粪污、养殖废水、秸秆、病死畜禽等农业废弃物,统一收集、转运。通过核心的厌氧发酵技术,这些“放错地方的资源”在巨大的发酵罐中实现蜕变:产出的沼气用于发电、供气,富含养分的沼液、沼渣用于生产有机肥。一套系统,将污染源转化为能源和资源。

现在的渝水区,循环生金,绿富同显。

 

罗坊镇沼气站日产沼气超6000立方米,通过管道输送给罗坊集镇及周边村庄6000余户居民用作清洁燃气。富余沼气年发电3000万度,并入电网惠及更多家庭。

种植大户刘带根的千亩稻田是直接受益者。他使用正合公司提供的沼液肥,“一亩田化肥钱从80元降到60元,晚稻亩产反而从1300斤增到1500斤!”正合公司千亩试验田化肥农药减量约30%,粮食增产8%以上。成本降了,产量增了,笑容写在脸上。

 

仙女湖水质显著改善,重现碧波。曾经饱受污染困扰的东边村,依托好山好水,成功打造省级4A级乡村旅游点“锦园”,节假日日均游客量逼近万人次,白鹭翩飞的水杉林成了网红打卡地。

罗坊镇也实现了从“污染重镇”到“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江西省美丽宜居小镇”的转变,吸引了绿色产业投资。新余蜜橘、高产油茶品质提升,品牌更响。

 

调研中,处处是“点废成金”的惊喜。走在新余乡村,“放心”写在农户脸上,是我最深的感触。

政府精准引进正合公司等专业环保企业,提供“交钥匙”治污方案。养殖户粪污有去处,种植户用上实惠绿肥,企业成“放心桥”。废弃物变资源,农户轻装上阵参与生态循环。引进专业力量构建市场化机制,是激活“循环力”、筑牢“共富链”关键。青山常在,金银自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