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消防圈”如何炼成?看景德镇的硬核实践

2025-07-06 19:24 阅读
大江新闻-江西日报原创

原标题:

瓷都上空,科技“翼”展护安澜——解码景德镇无人机消防创新实践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付睿报道:当“低空经济”成为城市发展新引擎,景德镇这座千年瓷都正以“消防+无人机”的创新实践,为传统产业城市的安全治理注入科技动能。从历史街区的日常巡查到山岳救援的精准调度,无人机已成为当地消防救援体系的“空中尖兵”。

航空基因孕育消防“数字天眼”

作为“中国直升机之城”,景德镇市依托航空产业底蕴,将无人机技术深度融入消防体系。6月27日,珠山区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消防员朱泽鑫操控无人机巡查时,实时发现并处置了南门巷口的消防通道堵塞隐患。这种“空中巡查+地面处置”的模式,已成为当地消防安全治理的常态。

“我们通过整合住建、公安等多部门数据资源,依托智能化手段实现风险预警,并精准调度应急力量,为全市‘5分钟消防圈’的高效构建提供有力支撑。”景德镇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王谷峰表示。更值得关注的是,支队利用无人机激光扫描与高清影像技术,为108条里弄巷道、24万平方米古建筑群建立“数字孪生”模型,火灾发生时可秒级规划最优救援路线,让千年瓷都的历史建筑拥有了“科技防火墙”。

5G+AI赋能应急救援“秒响应”

“警铃响起,系统1秒解析任务,无人机45秒升空!”乐平市消防救援大队的无人机飞手袁佳乐演示了智能响应流程。

在4月26日的三宝五峰山救援中,搭载热成像系统的无人机仅用10分钟就锁定3名被困中学生。“别慌!待在原地,救援马上到!”袁佳乐一边利用无人机上的高分贝喊话器安抚被困学生,一边操作无人机引导救援力量安全转移。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该区域无人机已营救23名被困者,山岳救援效率提升5倍以上。

无人机机场的布局让“空中救援”常态化。乐平市试点的智能无人机机场实现了设备自动充电、任务自主执行,配合5G+AI图像识别技术,指挥中心可实时掌握火场温度分布、建筑结构变化等关键信息,变“被动经验战”为“主动精准战”。

政企协同锻造云端“飞手铁军”

在“全灾种、大应急”的实战需求下,消防员如何成为专业的无人机飞手?
2024年12月,该支队多次走访盛世天翼航空(江西)有限公司、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602所)、江西直升机有限公司等本土航空产业,围绕无人机选型配备、高效应用与迭代升级等核心课题成立专项团队,与航空专家深入研讨。最终,与江西直升机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在浮梁县共建了消防救援无人机实训基地。

走进该基地,这里不仅配备理论教室、维修间等设施,更设置山林、水域、化工等模拟救援场景,消防员飞手需通过80小时模拟器训练、50次基础飞行实操和20次复杂环境演练“三重关卡”。

“第一次操作大型无人机,就像在驯服一只雄鹰,手心全是汗。”首批“毕业生”消防员胡涛回忆初次操作大型无人机时的心情。如今,他已熟练掌握三维建模、侦察绕飞等核心技能。目前,该支队已有23名飞手取得CAAC超视距驾驶执照,形成“1基地+N组复合型飞手”的培养体系,打造出一支能应对全灾种的“蓝天救援尖兵”。

多机型矩阵构建立体救援网络

“这款电动垂直起降无人机可精准投送100公斤救援物资。”盛世天翼航空总经理严阅宇展示的装备,正是景德镇消防“空中战队”的缩影。目前支队已拥有13架功能各异的无人机:大疆M350担任“三维建模大师”,复合翼无人机化身“千里眼”单日巡航200公里,大疆M600则作为“空中货运员”投送急救物资。

据王谷峰透露,今年下半年还将有1架长航时无人直升机及22架新型无人机入列,届时从侦察、运输到灭火的全链条空中救援矩阵将全面成型。从直升机产业到低空经济,景德镇正以“消防+无人机”的创新实践,为城市安全治理提供“空中解决方案”。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