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点水成金”启示录

2025-05-26 14:34 阅读
大江网-江西日报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康春华报道:鼓声激荡赣江水,龙舟竞发英雄城。5月23日至24日,2025中国南昌国际龙舟赛在南昌市红谷滩区九龙湖畔掀起一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体育文化盛宴。50支龙舟队、1500余名中外选手劈波斩浪,在800米直道竞速中上演“水上F1”的巅峰对决。赛事不仅比出了速度与激情,更比出了这座文化名城、山水名城在新时代的治理智慧、文化自信与发展雄心。


4(25269044)-20250526100634.jpg
3(25242249)-20250526100622.jpg
竞技舞台与城市治理的双重检阅

  初夏的阳光洒在九龙湖湖面,波光粼粼中跃动着紧张与期待。5月23日清晨,湖畔已是人声鼎沸,观众们或踮脚张望,或举着手机寻找最佳拍摄角度,孩子们骑在父亲肩头,手里挥舞着迷你龙舟模型。当发令笛声划破天际,33艘龙舟如离弦之箭冲出起点,鼓手抡圆双臂击出铿锵节奏,划手们腰腹发力、桨叶翻飞,在湖面犁出朵朵浪花。

  竞技水准的比拼,是这场赛事最直观的看点。县区组33人龙舟、公开组22人龙舟、高校组12人龙舟三大组别同场竞技,既考验团队协作的默契度,也体现出不同规模队伍的战术智慧。东莞中天集团龙舟队凭借多年征战国际赛事的经验,在公开组决赛中以0.8秒微弱优势险胜东道主红谷滩队;宜春学院龙舟队则以“学生军”的冲劲,在高校组决赛中刷新赛会纪录。赛后,德国条顿人龙舟队划手LUCA坦言:“赛道条件堪称完美,中国队伍的划桨频率和转身技术让我们看到了自身差距。”

  赛事的圆满举办,更是南昌城市治理能力的集中展示。九龙湖平均宽度超200米、水质达Ⅱ类标准的天然优势,为比赛提供了绝佳竞技场。公开数据显示,为确保赛事水域安全,相关部门提前3个月开展清淤作业,每日监测水温、流速、能见度等12项指标,并在赛道周边布设4道拦截浮标。这种“绣花功夫”的治理能力,让国际龙舟联合会技术代表给出了“可承办奥运级水上赛事”的高度评价。

  将赛事筹备与城市生态建设深度融合。作为山水名城,近年来,南昌市接连举办各式各样的水上运动国际赛事,倒逼完善水域治理体系。该市投资2.3亿元建设的智慧水务平台,实现全域水系动态监测;组建全国首支水上应急救援志愿者联盟,整合公安、海事、医疗等18个部门资源;制定《大型水上赛事环境评估导则》,将生态保护指标纳入赛事准入门槛。正如南昌国际龙舟赛赛事总监陈刚所言:“在南昌办赛,环保不过关,其他都免谈。”


2(25269043)-20250526100631.jpg
文化传承与赛事经济的深度融合


  当龙舟冲过终点线,湖面上的文化盛宴才刚刚开始。国家级非遗“独竹漂”代表性传承人杨柳脚踏6米楠竹,在浪尖演绎“一苇渡江”的绝技,引得观众阵阵惊呼;电动桨板方阵划出炫彩轨迹,与龙舟的木质纹理形成科技与传统的对话;水上飞人特技表演者腾空7米,在空中翻腾两周半,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

  “太震撼了!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龙舟赛,没想到现场这么燃!”来自德国的留学生汉斯激动地说道。与他同行的同学则边录视频边说:“发给家乡朋友看,明年带他们组队来参赛!”

  文化IP的活化创新,是南昌给出的破题之道。赛事期间,江西小炒市集日均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瓦罐汤、藜蒿炒腊肉等地道美食通过“龙舟赛限定套餐”走向世界;南昌都市圈商品展销会实现销售额1200万元,非遗漆器、桑叶制品等文创产品成为“伴手礼新宠”;夜经济板块推出的啤酒龙虾节,带动周边酒店入住率飙升至92%。

  “来份白糖糕!要刚出锅的!”赛场外,本地游客李女士领着孩子在摊位前驻足,摊主熟练地将糯米糕投入油锅中,团子在沸油中翻滚,撒上白糖的瞬间,孩子眼中绽开笑意。比赛结束的晚上,九龙湖商圈仍然热闹非凡,蒜蓉小龙虾的香气与本土乐队改编民谣交织。武汉游客张先生指着盆中堆成小山似的虾壳笑道:“这趟自驾游值了,看完龙舟赛再品南昌夜。”

  文化传承的背后,是南昌对“体育+”模式的深度探索。据保守估计,本次龙舟赛直接带动餐饮、住宿、交通等消费超亿元。而南昌的“算盘”不止于此——该市将深入实施体育消费提质扩容行动,培育“跟着赛事去旅行”消费新场景,打造体育产业新赛道,成立了体育产业协会,利用举办赛事活动、体育消费周、体育夜市,发放消费券等形式,丰富“体育+”内容,持续把赛事流量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持久动能。


6(25270719)-20250526100636.jpg
城市品格与发展之势的时代表达

  龙舟鼓点激荡的,不仅是赣江碧波,更是英雄城的创新基因。从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的试制,到VR产业基地的崛起;从江铃新能源汽车的突围,到低空经济示范区的打造,这座城市始终在时代浪潮中勇立潮头。本届赛事中,高校组选手带伤训练的坚韧、国际队伍互赠队旗的友谊、志愿者连续值守的奉献,共同诠释“同舟共济、奋勇争先”为核心的龙舟文化。

  “这次比赛让我深刻体会到,龙舟不是一个人的战斗。”中山大学龙舟队划手王孜显在赛后采访中说。他手腕上还贴着肌效贴,却笑得格外灿烂,“我们会把这种团结奋斗精神带回学校,带进生活!”

  城市品格的当代传承,赋予赛事更深层的意义。当东莞中天集团龙舟队将冠军奖杯高高举起时,他们举起的不仅是荣誉,更是对主办方提供完美赛事服务的肯定;当德国选手LUCA把南昌美景发向海外社交媒体时,传递的不仅是个人体验,更是中国城市开放包容的鲜明特征;当红谷滩队队长盛琨华说出“以赛促训,永争上游”时,他们喊出的不仅是参赛誓言,更是南昌向着“体育强市”目标迈进的坚定脚步。

  夜幕降临,九龙湖畔的灯光渐次亮起。游客们在写有“南昌”的旅游打卡灯牌前合影留念,笑声与湖面的倒影一起定格成这座城市最生动的名片。鼓声渐远,浪花未平,2025中国南昌国际龙舟赛已落下帷幕,但这场赛事激荡的发展涟漪仍在蔓延——比出了南昌的生态之美、文化之韵、治理之智、发展之势,更比出了一座文化名城在新时代的弄潮姿态。正如赣江之水奔流不息,南昌正以奋斗精神为桨,以创新发展为舟,驶向更加壮阔的未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