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赣籍书法家墨宝何以拍出2.5亿港元
前不久,在香港苏富比春拍现场,江西籍书法家饶介的《草书韩愈柳宗元文》以2.135亿港元落槌,加佣金后成交价达2.501亿港元,刷新了苏富比中国书法作品的最高成交纪录,更成为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年度焦点。
饶介何许人也?他的书法作品为何如此珍贵?透过饶介其人其诗其书,我们或许能找到答案。

饶介作品《草书韩愈柳宗元文》(局部)。

饶介(?-1367)字介之,号芥叟,自号醉樵、醒樵、华盖山樵、华盖洞酒史等,江西临川(今抚州)人,元末诗人、书法家。饶介早年游学于建康(今南京),因博学多才受到名士丁复的赏识,丁复将女儿许配与他为妻。后任翰林应奉,出佥江浙廉访司事。
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士诚率兵占据吴地(今苏州一带)时,饶介杜门不出。张士诚慕名登门拜访,任命饶介为淮南行省参知政事。汉人在元代地位低下,对有抱负的饶介来说,在元朝廷、张士诚幕下,虽有职位而无多大职权,只能是空叹息,甚至自我作乐。
他在苏州多与文学雅士往来,举办或赞助一些文学活动,如西园雅集、醉樵歌会、北国诗社等。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中记载醉樵歌会说:“临川饶介为元淮南行省参政,居吴中,风流好客,豪于诗,自号醉樵,尝大集诸名士,赋《醉樵歌》。简诗第一,赐黄金一并;高启次之,白银三斤;杨孟载一镒。”饶介很慷慨,给第一名的张简、第二的高启、第三名的杨基发奖金。
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攻打平江(今苏州),张士诚战败,饶介也被俘。朱元璋兵将饶介押解至南京,后将他杀害。饶介被害后,高启作《哭临川公》以悼,诗云:“身用已时危,衰残况病欺。竟成黄犬叹,莫逐白鸥期。东阁图书散,西园草露垂。无因奠江上,应负十年知。”
饶介一生身处乱世,在政坛上难有大作为,但在文学方面很有成绩,史中多称他“早有诗文名”“雅喜文学”“诗似李白”等。据载,饶介著有《右丞集》,今已失传。明代杨士奇《饶介之诗后题跋》云:“能诗,攻书法,名当时。”饶介的诗歌多奉和酬唱之作,也有一些题画诗。
有评家认为,其诗立意奇巧,遣词工严,自具一格。诗作多收录于《江西诗征》等,今人将其21首诗编入《全元诗》。如《梦中》写道:“流水无心竞,孤云与我同。坐深明月下,行尽乱山中。花落闻啼鸟,松凉爱御风。悬知皆梦境,一笑万缘空。”该诗写于1365年,次年张士诚政权被灭。诗人面对张氏政权落日般的情形,悲从心中来,彷徨与孤独,心如梦似空,心放下了,似乎又是一种解脱。
饶介的文章流传下来的更少,今人所编《全元文》收录饶介文6篇(则),这些文章极简短,不过百字,皆率性而为,无刻意之痕。

书后作者自跋。

饶介最高的成就在书法,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自元及明清,都有高评。元僧释道衍说:“介之为人,倜傥豪放,一时俊流皆与交。书似怀素,诗似李白,气焰光芒,烨烨逼人。”元人虞堪在《读饶介之遗徐允中书》中说:“介之善张旭、怀素,书妙一时,人往往争得之,以为奇玩。其得意超迈之笔,而徐所蓄尤多。”
明人李日华《六研斋笔记》认为:“介书圆劲畅朗,神追大令(王献之)。”清人卞永誉在《式古堂书画汇考》中评价道:“华盖山人(饶介)书若惊鸿跃鲤,无窘束留滞之迹,为可尚已。”
饶介擅长行书和草书,草书飘逸俊朗,颇有晋人之风,由怀素、张旭上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得其精髓,又从学当朝蒙古族著名书法家康里子山,因其所见广博,故能出入古典与风雅,自成一格。陈基评说:“介之草书尤瑰诡逸群可喜,观其势殆不至于圣不止也。”
明初书坛名声最著者当为“三宋(宋克、宋遂和宋广)”与“二沈”(沈度、沈粲),而“三宋”中宋克、宋广均出自饶介之门,开启了吴门书派的先河,后来的领军人物文徵明也深受饶介的影响。
清代书法鉴藏家谢希曾说:“介之书当在康里承旨、鲜于太常之上,白湛渊、张伯雨诸公似不逮也。”在谢希曾看来,饶介的书法高于元代知名书法家康里子山、鲜于枢、白湛渊、张伯雨。换言之,饶介的书法处于元书前列,少有书家能比。
虽为一代杰出的书法家,但饶介的书法作品存世真迹甚少。其书法作品有的可见于馆藏,如行书《题赵孟頫百尺梧桐轩图诗》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行书《致士行国士先生尺牍》《七绝诗帖》、行草《赠僧幻住诗帖》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2006年嘉德春拍,饶介的《床楣楠木帖》不到1平尺拍出了56万元人民币的高价。1993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饶介草书字帖》一书,供书法爱好者临写。

题易先生书。

《草书韩愈柳宗元文》长近6米,是饶介存世最长、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内容书写唐代韩愈的《送孟东野序》与柳宗元的《梓人传》,韩、柳为“唐宋八大家”中的唐代二家,韩文对统治者不重视人才现象进行批判,柳文以工匠之道喻治国之道,两文是古文中的珍品。
饶介在书写过程中,将韩、柳文的精神与自己的身世遭遇结合起来,运之笔底,彰显文人风骨。正如清代倪涛《六艺之一录》所记载,“韩、柳文妙绝今古,《送孟东野序》《梓人传》乃其尤者,元临川饶介之为易九成书,此盖有深意,不特自画之妙而已”。易九成是饶介的朋友,江西庐陵人。
书写完两文,饶介又自题“九月七日,九成自崑山载酒来问字,且欲书诸作……不能答乃笑而书此,九成谓余酒未醒也。”落款“辛丑九月八日华盖洞酒史识”。从中可知,此卷是在“酒未醒”的情况下写成的,饶介的多个自号中也用“醉”或“醒”字,是醉于酒醒于酒,还是醉于时醒于时?应两者得兼吧。这种亦醉亦醒的心情随墨而入纸,呈现于读者眼前。辛丑年当为1361年。
明末姜绍书亦评饶介《草书韩愈柳宗元文》说:“草韩柳文,醉墨淋漓,凤翥鸾翔,似奇反正。”安岐《墨缘汇观录·饶介草书韩柳文卷》中记录此卷用纸的样貌:“淡牙色经纸本,后二纸微黄,高八寸,余一丈七尺四寸。”这一卷书法作品文有深意、字极精妙、用纸有特色,因而被后世收藏家视若至宝。
明代项元汴珍藏,并钤“项子京珍珍藏”“天籁阁”等鉴藏印30余枚。清代入藏内府,乾隆皇帝亲题引首“神传醇洁”,钤印10余方。清代还有大藏家安岐,江西粮饷转运使、乐安人董光裕,陈定等收藏并钤印,晚清恭亲王奕䜣收藏,钤印10方,其一方为“神品”。后流入日本,被日本名人石川舜台秘藏,钤有“节台鉴赏”“舜台长寿”等印,并在其上题跋且落款“明治辛丑春三月,节堂迂人记”,时为1901年3月。
饶介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的元末,人生经历跌宕,这使他对社会、对人生有了深刻与不同寻常的认识。饶介的文学修养为他的书法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也使他能更好地通过书写表达情感、思想和审美观念。
正是如此,他的书法作品内容丰富,情感表达充沛,艺术造诣高深,古往今来皆受人们的喜爱。《草书韩愈柳宗元文》拍出2.5亿港币,也就在情理之中。(作者 : 罗伽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