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抗敌后援会的历史记忆
2025-05-23 09:00 阅读
江西档案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畔的枪声撕破平静,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一周后的7月13日,江西省各界民众抗敌后援会在南昌宣告成立。作为全面抗战爆发后江西首个抗日救亡团体,它以雷霆之势凝聚起赣鄱儿女的抗战力量,在烽火岁月中书写下壮丽篇章。

驻守宛平城的中国军队奔赴卢沟桥抵抗日军
到1938年1月,省抗敌后援会实现了全省83县分会全覆盖,省会各界也纷纷成立分会。这一组织体系迅速壮大,将抗日救亡运动推向高潮。初期由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特派员刘家树主持工作,1938年7月,著名爱国进步人士许德珩在周恩来授意下,受国民党江西省政府邀请担任主任委员。第三党人王枕心任总干事,地下党员范觉陶、上官和生等骨干力量加入,雷洁琼等进步人士也投身其中,使省抗敌后援会成为中共领导下的抗日救亡核心团体,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注入强劲动力。
省抗敌后援会下辖宣传、交通等8个工作团,组织架构完备。1937年7月底,60多支抗日宣传队奔赴各地。面对大批流亡青年涌入江西,抗敌后援会设立流亡青年招待所,仅1937年9月至12月就收容593人,经学习培训后,522人走上抗日救亡岗位。青年界分会的中共地下党员还通过《抗战月报》副刊《江西青年》,团结教育广大青年投身抗战。

许德珩
然而,随着局势变化,1938年10月,国民党江西省党部颁布限制抗日救亡团体的办法。12月,省抗敌后援会被迫解散。尽管存在时间短暂,但其在抗战初期凝聚起江西各界力量,从宣传动员、人员培训到伤员救治、前线支援,全方位为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其展现的爱国精神与团结力量,至今仍在赣鄱大地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