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充电!五地“四个100”新闻宣传导师现身南昌市东湖区

2025-05-23 11:45 阅读
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我省深入推进“四个100”文化导师下乡计划,新闻宣传导师深入基层,以文化为笔、以实践为墨,书写乡村振兴新图景。近日,南昌市东湖区、赣州市南康区、永丰县、九江市柴桑区、宁都县5地新闻宣传导师齐聚东湖区,大家带着对当地文旅产业发展的思考,走进滕王阁、大士院、扬子洲等地,实地调研,拓宽视野,现场取经,用一次特别的文化导师的集体行动,探寻文旅“破圈”密码,探索乡村振兴路径,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游静(南昌市东湖区新闻宣传导师)

  南昌东湖区文旅“热辣滚烫”出圈 年吸客超1500万人次

  2024年,东湖区文旅发展迎来“现象级”突破:全年接待游客1554.3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直逼200亿元大关,成功荣膺“风景独好”旅游名县称号。

  老城焕新催生“现象级”打卡地:改造后的大士院街香气四溢,游客循着“嗦碗粉、喝罐汤、炸根油条配豆浆”的美食暗号纷至沓来;八一大桥上“白猫”“黑猫”艺术装置与桥下四大名楼微缩景观隔江对话,历史地标变身时尚秀场;被称为“深夜食堂”的蛤蟆街夜市,汇集“打平火”“开味馆”等50多家网红店,吸引本地居民自发打卡、外地游客按攻略“特种兵式”探店,成为社交平台热门话题;扬子洲的油菜花海与江旅都市方舟的霓虹酒吧,串联起昼夜不歇的文旅消费新场景。

  夜间经济释放强劲动能,“夜东湖”国家级消费集聚区点亮赣江两岸:滕王阁夜游邮轮载客量屡创新高,配合“寻梦滕王阁”实景演出与江畔灯光秀,构建出“月落星子洲,灯映滕王阁”的梦幻场景。环湖轻奢餐饮民宿集群异军突起,“牡丹亭”“浔阳楼”等微缩景观修缮后重现宋韵风华,文旅消费呈现“白加黑”全时沸腾态势。

  如今,“登千年名楼、品市井烟火、游赣江夜色”的三维体验,正让东湖区成为游客心中“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诗意栖息地。

  李巧(赣州市南康区新闻宣传导师)

  调研大士院“老城焕新” 推动南康家具工业游

南昌大士院美食街的老街改造成功让游客如织。

  作为南康区新闻宣传导师,我于5月11日考察南昌东湖区大士院街区,探索“文化之力激活乡村文旅潜能”的新思路。

  大士院的成功在于深挖“老南昌”市井文化,将历史与市井烟火交织,形成“本地人常来,外地人必来”的吸引力。反观南康,我们拥有深厚的客家文化、家具产业底蕴和绿色转型经验,却尚未完全实现文化符号的具象化传播。未来可借鉴大士院经验,将客家非遗、家具工艺等文化元素融入街区设计,打造“可触摸的文化展馆”。

  南康文旅资源丰富,如家居小镇的滑翔伞营地、蕉溪茶旅庄园的农旅融合项目,但各景点仍呈分散状态。建议以“家具工业游”为核心,串联浮石茶园、龙回果园等“节点”,推出“工业探秘+生态采摘”主题线路,并借力线上平台推广“酒店+景区”组合产品,形成全域联动效应。未来,我将以新闻之力记录南康文旅的蝶变,助力其从“工业重镇”迈向“文化高地”。

  何柳斌(永丰县新闻宣传导师)

  学习扬子洲模式 探索“欧阳修故里”IP打造

南昌市东湖区扬子洲“有片沙滩”让更多游客驻足赏景。

  恩江古城游人如织,龙冈畲族乡山歌如潮……今年一季度,永丰县接待游客285.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3亿元。作为欧阳修故里,永丰文旅如何在现有影响力上更出彩?我赴南昌市东湖区调研,借鉴文旅发展经验。

  英雄大桥下的“有片沙滩”江滩露营基地内,游客支起帐篷享受自然。这里曾是一片偷倒垃圾的荒地,经扬子洲镇整治引入文旅项目后,“五一”假期3天预订超千人次,带动沿江游客上万人次。在建的龙沙湾泳场6月开放后,将新增亲水露营空间。

  扬子洲镇立足生态优势,探索“农文旅”融合路径,通过多元业态将“文旅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这与永丰县有共通之处——永丰不仅拥有欧阳修、聂豹等历史名人资源,还有千年恩江古城及丰富红色旅游资源。通过实地调研学习,我认为永丰可依托湿地公园等载体打造露营项目,深化“农文旅”融合,以新业态激活古色、红色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陈杰(九江市柴桑区新闻宣传导师)

  借鉴滕王阁经验 激活柴桑区文旅潜力

南昌滕王阁景区创新玩法吸引中外游客。

  登阁远眺一江两岸,夜赏《滕阁宴舞》,或通过VR与“王勃”隔空互动,滕王阁以“传统+科技”的创新玩法展现文旅动能。作为九江柴桑区新闻宣传导师,我于5月11日赴此考察,探寻文化赋能路径。

  该景区实施北扩免费开放、串联周边景点等举措,实现历史名胜向网红地标转型,今年“五一”假期门票收入达448.59万元,同比增长10.65%。相较之下,柴桑区虽坐拥中华贤母园、陶渊明纪念馆、岷山红色文化园、戴山古村等丰富文旅资源,但联动效应不足,有待进一步整合。

  通过调研走访,我建议以“陶渊明文化”为核心,串联贤母园、岳飞文化园等,推出“田园诗境+红色研学+生态康养”主题线路;利用高铁庐山站枢纽,推广“高铁+景区”联票模式,打造“一小时文旅圈”。在宣传策略上,滕王阁通过短视频矩阵、国潮活动持续制造流量热点。柴桑区可借鉴其经验,强化“叙事创新”,深挖“悠然见南山”的田园意境,借助新媒体让“世外桃源”的城市IP深入人心,让游客体验“走进诗画中”的乐趣。同时,扶持本土非遗品牌开发文创产品,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我将以新闻人的笔触记录这片土地的文化脉动,让柴桑故事绽放时代光彩。

  张祖珍(宁都县新闻宣传导师)

  共享“一月一主题”做法 助力宁都发展

南昌市东湖区扬子洲“金花节”带动了周边人气。

  坐拥丰富红色文旅资源的宁都,近年来旅游产业发展迅速,2024年宁都县旅游人次达1469.62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47.61%;旅游综合收入达60.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62%。可是,该县仍存在旅游产业品质不高、文旅特色活动缺乏等问题,制约了县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该如何帮助宁都打造属于自己的节庆活动IP?带着当地文旅部门的“点单”,我赴南昌市东湖区实地探访。

  东湖区“金花节”吸引市民打卡,“啤酒节”带动大士院人潮涌动。该区文广新旅局负责人介绍:“通过策划‘草莓节’‘金花节’‘村BA’等‘一月一主题’活动,以新场景聚集人气,将‘流量’转化为‘财气’。”

  “我县非遗民俗活动分散,缺乏核心IP品牌,东湖经验值得借鉴。”对此,宁都县文旅负责人深有感触,提出三大实施路径:一是依托红色资源举办“红色文化节”,推出重走长征路、革命情景剧等体验项目;二是借力农业优势打造“脐橙采摘节”“农耕文化节”,融合农事体验与产品展销;三是开发翠微峰登山节、露营音乐节等自然主题活动,吸引年轻客群。

  文/图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游静 李巧 何柳斌 陈杰 张祖珍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