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这片梯田,暗藏着中国农耕文明密码

2025-05-19 07:45 阅读
当代江西

入夏,随着“云耕上堡 欢趣开犁”梯田开犁节拉开序幕,上堡梯田迎来一年中的绝佳观赏时节。满溢清水、尚未插秧的梯田宛如天空之镜,倒映着云卷云舒,层次感极为丰富;座座客家民居点缀在山水画廊中,上堡人开始了一年的辛勤劳作。

作为同时拥有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双遗产”荣誉的景区,上堡梯田是集农耕文化、客家民俗、高山梯田、非遗传承、研学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这个有着中国三大梯田奇观之一的农业文化景观,正等待着人们去探寻它的前世今生。

“云耕上堡 欢趣开犁”梯田开犁节现场。曾刘洲/摄

 

总面积达5万亩的上堡梯田群落,暗藏着中国农耕文明密码。回溯历史,上堡梯田的规模开发自秦汉肇始,经宋元淬炼,至明清大成。

明朝中期,赣湘湖郴之间,猺寇大起。王阳明亲率中军驻扎上堡,平定谢志珊、蓝天凤等人的贼乱,在桶岗勒石纪功,他深情赋诗云:“处处山田尽入輋,可怜黎庶半无家”。他两次上疏朝廷,割上犹之崇义、上堡、雁湖三里,大余之忠义、永安两里,南康隆平、尚德两里,奏立了崇义县。

上堡离崇义县城一百二十里,众山壁立,山多田少,路如鸟道,路通郴州桂阳,还和贼巢桶岗相邻,治安压力巨大。王阳明新设铅厂、长龙两个巡检司,将过埠巡检司移至上堡,在狮背设立司署,其主要任务就是防盗安民。

王阳明修筑城池,大力实施移民垦荒政策,鼓励移民崇义山区,主动面向南赣“八府一州”招募新民。不仅如此,他还为归来耕作的山贼分发土地和山林,赠送银两购买农具。同时开办学校,大力鼓励商贸发展。他十分体谅新县初创时期流民的不易,积极向朝廷争取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的政策,凡在崇义山区开垦的土地均实施税赋减免政策。

此项鼓励移民开发山区的政策被后世当政者采用。康熙初年实施重农政策,奖励进山垦种,并给予相应的补助款。德政惠民,上堡由一甲发展成为六甲,人烟逐渐兴盛,人们在高山流水间安居乐业,在白云深处繁衍生息。上堡梯田见证了王阳明文治武功的不朽勋绩。

明末清初,大批流民进山开发,这些移民绝大部分都是客家人。客家先民吃苦耐劳、不懈奋斗,推进大规模垦荒造田,带动邻近思顺、丰州等梯田火热开发,上堡梯田群落规模得以迅速增长。

崇义上堡梯田。曾刘洲/摄

若想找个一年四季皆是看点的旅游胜地,上堡梯田定是不可错过的绝佳风景。

5万余亩梯田分布在上堡周边山峦之间,垂直落差近千米。在海拔1260米至280米的垂直落差间,62层梯田叠就出了上堡梯田群落的壮阔格局。有的梯田从高到低不断延续,达百层之多,就像一条条长梯,架搭在山间岭谷,层层叠叠,涌向天际,令人叹为观止。在这里,四季轮回的生态剧场不断上演。

春分时节,镜面梯田映照着蓝天白云,如大地洒下的银河;芒种时节,翡翠绿浪在风中翻涌着生命的悸动;霜降时分,金色稻浪铺展出丰收的喜悦;冬至的水墨丹青,勾勒出天地的留白……

当下,农人披蓑戴笠,佝偻着腰在田地上插秧,一块块水田充满了葱绿的生机。现在,大多梯田只插一季中稻,梯田翻耕时间延长到芒种,有的莳田时间推迟到夏至。

上堡梯田带给人们的绝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本生动的生态“教科书”。

“上堡,上堡,高山顶上水淼淼”,这句广为传颂的民谣是上堡梯田的独特写照。每块梯田均设置了入水口和放水口,错位布置,浑水时把泥沙沉淀下来,水流路线呈“之”字形,水源自溪流引至梯田顶部水头田丘后,自上而下灌溉每一块田。

在这里,浅窝溪流、石头陂、小水洼等都是一个个天然的蓄水池。水藏在山里,进而实现山养林、林蓄水、水养田、田保土的良性循环。梯山为田,因山成形,因水而兴,上堡梯田拥有完善的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形成了良好的“森林—水系—梯田—村落”生态保护系统。如此一来既保障了水源,又改善了人居环境。

村民在修筑梯田时,常常采用原始的竹木、石块和泥土。三五锄头开条渠,三五石头垒个陂。沿着天然林山脚开的水圳,常常设在半山腰。远远地,可以望见竹笕搭的竹桥,将山泉水从竹筒引入田中。古老朴素的水利科技在今天仍然发挥重要作用,上堡梯田保持传统的渠排系统,依靠少量的渡槽,筑起少量的陂头,用水泥石块把沟槽垒得坚实。一沟一渠,引水分水,顺应天时,润泽一方。

2018年,“江西崇义客家梯田”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四年后,它又成功入选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了同时拥有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双遗产”荣誉的景区。

“云耕上堡 欢趣开犁”梯田开犁节现场。曾刘洲/摄

农耕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篇章,耕耘种植是广大农民刻印在心中的重要元素。

近年来,崇义县着力做好“文旅+节庆”文章,通过开犁节、丰收节等节庆活动,延续古老开犁等习俗,同时以引导生态认养的方式,推广农耕文化,走出了一条文旅赋能乡村振兴之路。

崇义县专门成立上堡梯田旅游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对核心景区的梯田和民居进行收储。梯田采取统一耕作模式,引入国内外客商投资民宿等旅游开发,带动附近村民从事相关产业。

有了政策的大力支持,村民开发的热情不断高涨,梯田旅游开发一片火热。水南村村党支部书记朱忠宝介绍:“梯田身价上涨,带动了农民增收,去年村里集体经济收入实现翻番。”据不完全统计,上堡乡有800多户山上人家搬下山来,小城镇建设新增落户500多户,梯田旅游公司收储了5000多亩梯田,每年生产高山梯田米增收800多万元。

生态含绿,就是发展含金。如今,上堡梯田不仅成了众多游客休闲放松的首选,还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更为村集体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水南村村民张书福和妻子在核心景区周边经营了一家客家梯田饭店,所需食材均为本地现种现采。稻田养鱼,林下养鸡,自家菜园种菜,梯田种出来的水稻绿色健康无污染,是响当当的纯天然食品。据了解,上堡梯田核心景区年最多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年增加旅游收入2亿多元。

在这里,游客清晨可以在八卦田观景台看云海漫过梯田;午后,在观山悦民宿观倒映山色;傍晚,在农家小院品尝新米酿成的甜酒;夜晚,躺在星空帐篷里聆听虫鸣蛙鼓……不胜悠哉。

从秦皇汉武的拓荒足迹,到联合国遗产名录的荣誉附身,上堡梯田始终在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恒命题。在层叠的梯田中,等待着我们去读懂中国农耕文明的密码、触摸客家人的精神脉络,寻找内心深处的“诗和远方”。(作者 | 高华龙)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