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调查的这项成果为何让毛主席念念不忘

2025-05-18 18:36 阅读
当代江西

如此看重一篇文章,这在毛泽东一生中是少见的。

作者 | 罗军生 罗见

题图 | 《反对本本主义》封面

今年是毛泽东寻乌调查95周年。说起寻乌调查的成果,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毛泽东的名作《寻乌调查》。鲜为人知的是,毛泽东在寻乌调查期间还写了《反对本本主义》和《调查工作》两篇文章。然而,两篇文章的手稿都在战争中散失了。

对于这两篇文章,毛泽东一直念念不忘。《调查工作》一文失而复得后,毛泽东喜不自禁,多次写下批示,并先后把篇名改为《关于调查工作》和《反对本本主义》。不仅如此,他还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专门详解全文。如此看重一篇文章,这在毛泽东一生中是少见的。

 

寻乌调查。

毛泽东思想的经典之作

1930年5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攻克寻乌县城,并在此停留了一个月左右。这样一段相对安定的时间,对毛泽东来说太珍贵了。他抓住这个机会,在寻乌县委书记古柏的协助下,进行了为期20多天的社会调查,取得了丰硕的调研成果。

1931年2月,毛泽东利用第一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的间隙,在宁都小布整理出他一生中篇幅最长的调查报告——《寻乌调查》,全文共5章39节,8万余字。

其间,毛泽东还根据寻乌调查以及多年来的切身体会,先后写出了《反对本本主义》和《调查工作》两篇文章。毛泽东曾回忆:“先写了一篇短文,题名《反对本本主义》,是在江西寻乌县写的。后来觉得此文太短,不足以说服同志,又改写了这篇长文,内容基本一样,不过有所发挥罢了。当时两文都有油印本。”

《调查工作》一文短小精悍,共7节3000余字,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要进行调查研究,怎样进行调查研究”的重大课题。文章开宗明义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重要命题,号召大家“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明确亮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等观点。

《调查工作》是毛泽东对寻乌调查及多年来调查研究工作经验的理论总结,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经典著作,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作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点,在这篇文章中已初步形成。

《寻乌调查》油画。

“忽然找出一篇来了,我是高兴的”

《调查工作》完成后,当时就由红四军政治部在寻乌县城油印成小册子,发至红四军党的干部学习。1930年8月21日,中共闽西特委又将其石印成小册子,在闽西苏区党内发行。此文的印发,带动了中央苏区和红军的调查研究工作,并推动了苏区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陈云后来回忆,他进入中央苏区以后,最为服膺的就是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阐述的调查研究思想,他正是从这一点,开始认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这篇文章虽然在红四军和中央苏区传播开来,但由于当时党内教条主义依然盛行,毛泽东有关重视调查研究工作的主张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肯定。更令人惋惜的是,毛泽东本人保存的这篇文章手稿也在战火中遗失。

1955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在全国范围内征集革命历史档案的通知。1957年2月,福建省上杭县茶地公社(今茶地乡)一位名叫赖茂基的农民将其珍藏的《调查工作》石印本捐献出来。20多年前,赖茂基冒着杀头的危险,特意钉了只小木箱将这个小册子藏在里面。他把石印本送给上杭县委,上杭县委又将其送至龙岩地委党史办公室。

1958年11月,中国革命博物馆筹备处的同志到龙岩地区征集文物时决定收藏此文。1959年8月,此文存入中国革命博物馆。1960年12月,中国革命博物馆将此文上报给中央政治研究室。1961年1月,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将这本辗转得来的文章报送毛泽东。

这篇文章失而复得后,毛泽东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多次表示:“我对自己的文章有些也并不喜欢,这篇我是喜欢的。”“别的文章丢了,我不伤心,也不记得了,这两篇文章我总是记得的。忽然找出一篇来了,我是高兴的。”

“实事求是年、调查研究年”适逢其时

1960年12月至1961年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先后召开工作会议和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多次发表讲话。他认为“大跃进”中犯错误的深层原因,是主观主义和缺乏调查研究,他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961年因而成为“实事求是年、调查研究年”。

会议期间,《调查工作》一文失而复得,真可谓适逢其时。重读这篇30年前的旧作,毛泽东感慨万分,认为这篇文章虽然写于30年前,但其对克服当时的困难仍然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党的八届九中全会结束后,为了推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毛泽东指派胡乔木等人担任组长,各率一个由7人组成的调查组,分赴广东、湖南、浙江进行农村调查。1961年1月25日晚,毛泽东也离开北京,南下广州,一路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3月11日,毛泽东与胡乔木、田家英谈《调查工作》一文修改问题。彼时,中南局、西南局、华东局负责人和所属省、市、自治区党委负责人正在广州参加工作会议(南三区会议)。

为引起大家对调查研究的重视,毛泽东将《调查工作》一文印发给与会者阅读,并写了一段说明和批语:“这是一篇老文章,是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那时没有用‘教条主义’这个名称,我们叫它做‘本本主义’。写作时间大约在1930年春季,已经三十年不见了

1961年1月,忽然从中央革命博物馆里找到,而中央革命博物馆是从福建龙岩地委找到的。看来还有些用处,印若干份供同志们参考。”在印发这篇文章前,毛泽东对正文作了一些文字修改,并在原来的标题前增加“关于”二字,改为《关于调查工作》。

 

毛泽东撰写的《调查工作》一文修改稿(部分)。中央档案馆藏

3月13日清晨,毛泽东给刘少奇、周恩来、陈云、邓小平、彭真以及正在北京参加会议(北三区会议)的华北局、东北局、西北局负责人和所属省、市、自治区党委负责人写了一封信,请与会者研究一下他的那篇《关于调查工作》。毛泽东恳切地说:“建议同志们研究一下。可以提出反对意见,但不要置之不理。”

同日,毛泽东在南三区会议上说:“这篇文章是经过一番大斗争以后写出来的,是在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以后,一九三〇年写的。过去到处找,找不到,像丢了小孩子一样。”

3月23日,中共中央发出经过毛泽东审改的《关于认真进行调查工作问题给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的一封信》,其中附有《关于调查工作》一文,要求县以上各级领导机关联系实际深入学习。在讨论这封信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专门逐节向大家详细解读这篇文章的内容。

1961年,在毛泽东“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思想指导下,全党自上而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有力推动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最初,《关于调查工作》只在党内印发。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调查工作》的作用和意义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党内许多同志要求公开发表。1964年,征得毛泽东同意,这篇文章编入《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和乙种本公开出版。在排印清样上,毛泽东将《关于调查工作》改名为《反对本本主义》。

此后,《反对本本主义》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经典著作之一,被广大读者所熟知。1991年,编辑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第二版时,唯一增补进去的文章就是《反对本本主义》。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