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AI代写作业,绝不是小题大做

2025-05-17 20:33 阅读
羊城派

最近,教育圈有个大新闻。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和《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明确禁止学生直接复制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作为作业或考试答案,限制在创造性任务中滥用人工智能。

有人可能会好奇,禁止AI代写作业,还要教育部出台指南,是不是太小题大做了?先说结论:非常及时,非常有必要。

眼下,人工智能风头正劲,学生们从小了解并熟练使用人工智能进行实践应用,是适应未来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但需要指出的是,AI只是一种工具,既然是工具,就涉及一个使用边界的问题,“代写作业”是最需要警惕的用处之一。

毋庸讳言,在相对模式化的中小学作业上,无论是语文作文、数学方程还是英语翻译,AI都可以“一键生成”,不费吹灰之力。但这样的“优秀作业”没有实质意义。一方面,做作业是学生锻炼独立思考、巩固知识记忆的重要环节,其意义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当学生遇到难题,第一时间想着求助AI而不是自己钻研,久而久之,独立思考能力逐渐退化,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被悄然扼杀。另一方面,老师需要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充分掌握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真实情况。大量“AI味作业”的出现,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让老师难以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成长”。“AI代写作业”这件“小事”引发的,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思考。AI可以拓展认知边界,但绝不能替代思维生长必需的体验过程。如果学生们习惯了“AI给答案”,就会失去“自己找答案”的动力,这才是最可怕的“教育危机”。

面对人工智能给教育领域带来的新变革,我们需要辩证看待,在鼓励学生们运用AI的同时,对相关使用范围和要求作出明确规范,让AI真正赋能教育教学。从这个层面说,禁止AI代写作业,绝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在汹涌的技术浪潮中,守住独立思考的火种,照亮更多创新创造的精彩未来。(李妹妍)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