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Drink”为何屡禁不止

2025-05-15 08:01 阅读
浙江宣传

日前,中央层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专班、中央纪委办公公开通报某地10名干部在学习教育期间违规吃喝、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党的十八大以来,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党中央重拳出击整治违规吃喝问题,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高压态势下,尽管党中央三番五次严令禁止,但仍有人不顾纪律铁规,顶风违纪踩“红线”,在饭桌上推杯换盏、在酒局中称兄道弟,甚至借学习培训之名行享乐奢靡之实,在“吃吃喝喝”中迷失自我。

这背后,到底是“酒瘾”难戒,还是“心瘾”作祟?

或是“人情茧房”难破。所谓“无酒不成席”的酒桌文化在有些人观念里根深蒂固,仍有市场。有人认为,“不喝酒,事情办不成”“不组局,关系处不深”。这种畸形的“酒桌文化”,默认“酒量”等于“能量”、“能喝”等于“能干”、“入局”等于“入圈”,无形之中也让一些人形成了“不喝酒就是不合群”的错误认知。

或是“价值坐标”偏移。分析违纪违法案例不难发现,一顿饭、一杯酒,有时候就可能成为权力寻租的“敲门砖”,成为拉关系、走后门的起点。现实中,有的人把酒桌当作“第二办公室”,在推杯换盏中搞“感情交流”“权力运作”。在这里,饭、酒只是媒介,真正的“局”在于背后的利益勾连。今天“同学聚会”,明天“行业交流”,实则是在编织利益网。正如有网友所总结的:“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举,同意同意,在办公室不方便谈的事情,在酒桌上三杯下肚就解决了。”

或是“侥幸暗流”涌动。十多年前违规吃喝“把茅台装进矿泉水瓶”,如今则“进化”得更加隐蔽多样,一些人的侥幸心理仍在潜滋暗长。有的人认为“吃顿饭喝点酒不算什么”“只要关起门来喝,就没人知道”“都是自己人,不会出事”。殊不知,正是这种心态让他们低估了违规吃喝的严重性,也恰恰是“DeepDrink”难以根治的重要原因。

违规吃喝绝非小事,它是作风建设的大敌,社会广泛关注,群众深恶痛绝“舌尖上的腐败”之所以屡禁不止,绝不只是因为一些人“管不住嘴”,归根结底还在于其政治意识和规矩意识十分淡薄,思想深处的“总开关”出了问题。

应当看到,违规吃喝的虽然只是极少数人,但是一颗“老鼠屎”能坏一锅汤。饭桌本是“人间烟火地”,却成了某些人搞腐败的“战场”。每一起违规吃喝的曝光,造成的影响都极为恶劣,不仅违反了党纪党规,更消耗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值得警惕的是,此类行为往往伴随着公款消费、作风腐化、权钱交易等问题,如果不加以严肃惩处,不仅败坏政治生态,影响社会风气,还会让群众对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的信心打折扣。

当然,要让违规吃喝真正得到遏制,不能仅靠“一阵风”式的整治,而要树立系统观念和整体思维,从执纪、监督、制度、警示、文化等多个维度发力,就像治水一样,综合治理、久久为功。

比如,打透违规“七寸”。都说“打蛇打七寸,挖树先挖根”,要想纠治“祸从口入”的违规吃喝风气,就要严字当头、铁面执纪,尤其要紧盯“关键少数”深入查,深挖违规吃喝背后的腐败问题。一顿饭、一杯酒只是表象,要真正挖出背后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利益交互的输送链,让“酒杯一端,规则放宽”彻底没戏。这就不仅要查谁吃的、谁请的、钱从哪来的,更要查找背后是否单位管理失责等,依法从严查处,及时公开曝光,绝不纵容姑息。让那些心存侥幸、心术不正的人都知道:喝的是美酒,丢的是底线。

比如,织密监督“天网”。要想彻底整治违规吃喝,必须构建“360度无死角”的监督体系。不仅要搞突击检查,不打招呼直奔饭店、细查账本,“杀”那些躲在包厢里大吃大喝的人一个措手不及;更要用好群众、媒体的力量做好社会监督,运用大数据仔细查,让违规吃喝像过街老鼠一样无处藏身。只有织密这张“监督天网”,才能让违规吃喝无所遁形。

再比如,拉响教育“警铃”。严查严管不能少,学习教育也不能断。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就是一个大好的契机,在这期间,把违规吃喝的“红线”划得清清楚楚,把反面案例的危害讲得明明白白,就能更好把警示教育做在日常、融入经常。

酒杯虽小能淹没人,饭局不大能吞噬人。讲到底,要想“管住嘴”须先“守住心”。每个人的思想堤坝真正筑牢了,自觉抵制吃喝歪风的诱惑,“风清气正”才能真正实现,党风政风的清廉底色也才能愈发鲜亮。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