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住“安全之门” ,握牢“生命把手”
2025-05-13 10:06 阅读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
5月8日至6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拟对电动式、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布置、标志、安全功能、结构强度等作出规定,引发社会关注。
汽车车门把手标准,不仅是技术问题、设计问题,更是安全问题。规范隐藏式车门把手,为的是让安全问题不再“隐形”。这不仅是对车门“把手”的安全“把门”,更是为科技发展系好“安全带”。
此次公开征集意见的《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规定了汽车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安装要求、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和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标志要求、电动式车门外把手的防夹要求与试验方法、车门外把手和车门内把手的强度要求与试验方法、电动式车门把手的动态试验要求与试验方法。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汽车安全标准的完善,从来不是创新的绊脚石,而是产业升级的催化剂。回望历史,安全带、安全气囊、防撞梁等标准的出台,都曾引发行业阵痛,却最终推动了汽车安全技术的飞跃。此次门把手新规的落地,或将倒逼企业研发更可靠的机械应急装置,探索更智能的电源管理系统,甚至催生全新的车门开启技术。唯有将安全基因植入设计之初,才能避免“亡羊补牢”的悲剧。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在汽车产业变革的十字路口,我们既要为创新留足空间,更要为安全筑牢堤坝。期待这次标准修订不是终点,而是拉开全面审视汽车安全漏洞的序幕。当每一扇车门都能在危急时刻成为“生命通道”,当每一项技术革新都经得起安全拷问,中国汽车才能真正驶向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毕竟,再酷炫的科技,也抵不过生命的重量;再前卫的设计,也不能突破安全的底线。 (姚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