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远谋长远——看安远如何走出县域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4年10个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二产比重和工业税收占比首次突破30%;近3年来签约引进项目154个,引进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西微电等一批优质企业;连续3年获评赣州市开放型经济工作先进县……翻开安远县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数据亮眼,硕果累累。
近年来,安远县坚持标本兼治,着力做好打基础、管长远工作,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走出一条产业破局、生态优先、民生为本的县域高质量发展新路。
强产业攻坚 激发展引擎
“我们跟安远属于‘闪婚’。2021年8月落户以来,公司高速发展,2024年的营收是2022年的4.5倍。”江西微电新能源有限公司行政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落地安远实属不易。受交通区位等因素制约,安远县域经济先后靠种脐橙、挖稀土维持。2021年以来,该县着眼长远,确立“让产业经济成为发展主引擎”目标,提出“以工业的思维抓农业,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工业,把工农产品做成文旅康养产品”思路,全力主攻工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经济发展逐步转移到主要依靠产业经济上来。
数据为证。安远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由2020年全省第82位跃升至2024年全省第6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2020年全省第71位跃升至2024年全省第1位;2021年至2024年规上工业营收年均增长26.4%,增速全市第一;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20年的19%提高到2024年的29.3%。
“过去靠卖地,现在靠产业。2024年,园区工业营收较2021年翻了一番多;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营收、利润总额、工业技改投资等多个指标增速在全市领跑。”安远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梅伟春说。
践“两山”理念 扬发展之长
错落有致的宅院,小桥流水的景致,湛蓝的天空飞鸟掠过……走进三百山镇咀下村,一派江南水乡风光映入眼帘。该村党支部书记黄松告诉记者,得益于旅游产业发展,去年该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100万元。
近几年,安远县依托生态优势,积极构建以国家5A级景区三百山为核心的生态旅游圈,有效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加速推动生态价值转换为经济价值。2021年至2024年,全县共接待游客32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300亿元,均超过过去20年的总和。
目光向南方,对接大湾区!安远县深入实施对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后花园”“水缸子”“果园子”“菜篮子”“米袋子”。大湾区游客占比上升到40%以上;3000余株脐橙树被大湾区市民认养,12家企业入选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每年有约15万吨赣南脐橙、1.2万吨蔬菜、5.6万吨大米销往大湾区。
“坐吃山空”不是长远之计,守住绿水青山才能行稳致远。安远县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几十年来,为保护好生态环境,该县持续实施“三禁、三停、三转”措施,蓄着1432万立方米活立木不砍伐,先后关闭企业160余家,拒绝投资项目340余个。同时,全县累计投入资金超130亿元,共安排3200名护林员进行常态化巡护。
“在发展县域经济这个问题上,‘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安远县委书记杨有谷说。
补民生短板 筑发展之基
新(改)建学校19所,新增学位1.98万个、园位8590个;新人民医院即将投入使用,中西医结合医院建成投用,群众就医药占比、住院次均费用均连续4年下降;建成6所公立托育服务中心,形成“城区15分钟托育服务圈”,在全省率先实现公立托育功能达标全覆盖;建成区域性中心敬老院4家、“一老一小幸福院”8家、医养结合示范点6个……这是安远县交出的“看得见的民生”答卷。
发展成果最终要惠及人民。近年来,安远县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财政支出的88%投向民生领域,既抓好教育、医疗、托育、养老等,也抓好安全生产、信访积案化解、污水管网建设等,努力让全县人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打好安全制度“补丁”,连续3年未发生工矿商贸安全生产事故、森林火灾、因灾亡人事故,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连续4年大幅下降;县委主要领导带头持续开展信访积案包案化解攻坚行动,全县信访总人次连续4年下降;新建、改建城乡污水管网150余千米,城区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和收集率由全市靠后跃升至前列……这是安远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的生动缩影。
“一系列民生改善,折射出安远县党政领导班子一心为民的执政理念。这些成绩干部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该县退休干部罗明月感慨道。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如今,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安的和谐图景正在安远徐徐展开。
陈茂东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鄢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