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导师基层行|90后的她让小镇工厂征服国际市场

2025-05-01 12:05 阅读
大江网-江西日报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周亚婧

每天有2000余把服装剪从湖口县武山镇销往海外。小镇剪刀何以“勇闯”大世界?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湖口县武山镇的九江和佳剪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进行探访。

在装配区,总经理程欢正专注调试剪刀开合度,“望、敲、整、验”四个动作一气呵成。“注意看!”她举起剪刀对着灯光示范,“两瓣刀刃间距要均匀,这样既能轻松剪裁,又不会卡布。”围观的女工们纷纷有样学样,认真调整手中的剪刀。程欢告诉记者,一把优质剪刀,看似结构简单,却需经过焊接、锻打、切边、冲孔等50多道工序方能制成。尽管有现代化机床,但核心工序仍依赖手工操作调试,尤其在关键的装配阶段,全凭人工经验驾驭。一名合格的装配工人,至少要经过3个月的学习实践。

90后女企业家程欢,是土生土长的湖口人。高中毕业后,她像许多农村青年一样外出闯荡,在浙江义乌从事外贸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发现服装剪巨大的市场潜力,便开始自办剪具企业。“起初确实困难重重,连最基本的剪刀制作工艺都要从头学起。”程欢白天跑市场、晚上钻研技术,硬是靠着勤学苦干打开了局面。

2019年5月,在湖口县招商引资政策的吸引下,怀着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牵挂,她带上20多名老员工,拉回大小设备20余车,踏上返乡创业路。

剪具厂设在乡镇,给当地留守妇女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目前,厂里有50多名员工,其中80%是女性。除锻打、焊接等特殊岗位外,其他工序优先招聘女性员工。”程欢给员工培训技术,现在每名员工都能胜任2至3个岗位,月均工资在5000元左右。这种家门口就业模式解决了留守妇女的生计问题,还让她们获得了更多发展机会。

包装属于车间较轻松的工作,这里有3名70多岁的奶奶。今年74岁的彭腊菊已经在这里工作了3年,每天清晨,她总是第一个到岗。“工作轻松,下午5点半准时下班,没有夜班。”彭奶奶笑着说,“工资按件计酬,多劳多得,我每天能挣60多元。”

近年来,企业积极拓展中东、东亚、南美等地市场,“朋友圈”越来越大。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企业订单量始终保持稳定,年产值达2000万元。

一个小镇工厂何以征服国际市场?程欢告诉记者,除了稳定优质的产品品质外,还有两大法宝。一是瞅准赛道:国外客户对优质服装剪的需求大,但国内专业生产厂家并不多。正是抓住这个市场空白,企业实现了快速成长。二是“前店后厂”运营模式:程欢的丈夫常驻义乌负责外贸销售,她在湖口主抓生产管理,实现产销无缝衔接,生产出来的产品当天就能发往义乌,与其他服装辅件拼箱出口,既解决了剪具重量大运输成本高的问题,又为客户提供了一站式采购的便利。

“今年,我们准备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开设线下门店,让客户更直观地了解和体验我们的产品,进一步拓宽销售市场。”程欢说,企业计划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打造完整的营销网络,让“中国智造”的剪刀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程欢正在对员工进行技术指导

编辑:袁荣穗
审签:曹小武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