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湘东区探索慢病医防融合新路径
“要不是丁中旭给我测血压,我现在可能就瘫在床上了。”4月16日,东桥镇厚田村72岁的贺宗新老人感慨。他口中的丁中旭,既是村里农资店的老板,也是经过培训的健康管理员。一年前,贺宗新因为头晕,找到丁中旭测血压,收缩压高达200mmHg(毫米汞柱)。数秒后,异常数据通过丁中旭的血压计手机蓝牙功能,上传到湘东区慢病管理中心系统。经检查,贺宗新被确诊为急性脑梗死,随即住院。
丁中旭的身份转换,折射出湘东区慢病防控的创新思路。湘东区有30余万人口,80%分散居住在山村。面对群众慢病预防意识薄弱、基层医疗力量不足的困境,在一次全区慢病调查座谈会上,下埠镇卫生院医师雍洪波提议:能不能在村组设“血压管理小组”?
雍洪波的提议迅速得到回应。2023年4月,湘东区总医院慢病医防融合中心成立,同时组建慢病管理专家组,联合乡镇卫生机构慢病门诊医生、家庭医生、乡村医生,累计132人组成家庭医生服务队,与从村民中选出来的200多名健康管理员一起,构建“区-乡镇-村组”的慢病管理网格。
很快,一场以村组为单元的健康大体检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将筛查出来的异常数据在信息化管理平台建档,对患者实行危险分层和制订诊疗方案、随访计划,慢病管理网格化建设以来,筛查出新增慢病患者3万余名。
为及时发现慢病患者异常情况,湘东区家庭医生服务队的区、乡两级成员每周至少三次查看信息化管理平台,根据患者异常情况,督促指导村医或健康管理员对患者随访。村医需要每天查看,将健康管理员每次随访采集的数据表格化,为患者用药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该区还建立“三色”分级管理制度:红色代表高危患者,需每周随访;黄色表示中危,半月随访;绿色为低危,月度随访。
“湘东区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提升至70%、65%。”湘东区卫生健康委主任周常清说,这一变化得益于“三个一”工程:为每个村配备一个健康管理站、一套智能监测设备、一名专职管理员。
慢病管理贵在坚持。湘东区将健康管理员工作纳入村级公益性岗位,每年投入专项经费保障待遇。在麻山镇,健康管理员还可以通过“健康积分”兑换农资产品,激发工作积极性。“现在村民从‘要我查’变成‘我要查’。”广寒寨乡的健康管理员介绍,区里还开发了慢病管理APP,患者可以随时查看健康档案,预约家庭医生。
经过两年实践,该区重大慢病过早死亡率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交出了一份“健康答卷”。(朱焕荣、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