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热议:市长信箱“已读乱回”,莫止于“处理人”
近日,银川市市长信箱被曝出张冠李戴回复,举报诗词大会问题却收到工程欠款回复。银川市官方回应称系复制粘贴错误,并处理了相关工作人员。
市长信箱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网络阵地,回应群众关切、及时解疑释惑,诠释的是初心使命,折射的是党员干部形象乃至政府公信力与口碑,直接关联着群众的满意度与服务体验。“已读乱回”被公众质疑,直观折射出作风建设在细节之处,须恪尽职守、严谨认真。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群众评价机关干部作风,往往是从一言一行、小事小节中形成整体印象。可想而知,复制粘贴、缺乏细心,囫囵吞枣、张冠李戴,必然难以让群众信服。从这点来说,“已读乱回”本质上是工作作风上的过失,理应吸取教训,给广大机关干部上好作风课。故此,“已读乱回”不能止于“处理人”,更要做好整改文章、举一反三、对照查摆,达到“整改一个问题、解决一类问题”的效果。
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工作人员面对一批又一批反映问题的群众,难免因“手滑”等惯性操作导致回复错误。正如有网友称“我群发的时候也会发错群”,表示原谅。但是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张冠李戴“已读乱回”,为何会不经把关和审核,就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公众眼前?由此可见,银川市市长信箱“已读乱回”,还暴露了监管与审核机制失灵的短板。
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考验领导干部的网络综合治理能力。银川市市长信箱“已读乱回”是一个典型反面案例,也是一面镜子,值得反思叩问。毕竟,“云”上服务群众就是一次现场直播,无数雪亮的眼睛盯着、审视,考验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与过硬能力。
群众上了网,服务就得上网。不同于线下服务群众,“线上”具有倍增器效应,每一个细小的失误与偏差,都会以“幂数效应”快速传播,形成“坏事传千里”的局面。此次“已读乱回”事件也从侧面告诫广大党员干部:提升网络素养、善于网络理政,才能在公众监督之下开展好工作,画好党群干群网络“同心圆”。
(段官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