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负面清单“再瘦身”,让经济活力更澎湃
4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以下简称《清单(2025年版)》),清单事项数量由2022年版的117项缩减至106项,市场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宽。
“一单尽列,非禁即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之外,各类经营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2018年我国印发首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历经四次修订,已由首版的151项压减至目前的106项,压减比例约30%。数据显示,从2018年起,全国经营主体增长超过了70%。可见,越缩越短的清单,越放越活的市场,映射出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
开放是新时代中国最鲜明的标识。新版清单降低了准入门槛,直接删除了一批全国性措施,如公章刻制业由许可制改为备案制;部分放开了一批全国性措施,如取消电视剧制作单位设立、试办新型电信业务等管理措施,相关领域保持必要市场准入管理,但准入环节更加精简;取消了一批地方性措施,如取消有关地方设立的船舶设计修造、酒类生产经营等管理措施,按照全国统一的准入方式进行管理。可见,负面清单“再瘦身”,市场准入“再放宽”,制度型开放“再提速”,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必将助力破除准入壁垒、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也有利于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活力,让经营主体有更多获得感。
市场准入并非简单的“一放了之”。当前,随着科技创新的推进,新业态、新模式、新领域不断涌现。但各地面对新生业态不愿批、不敢批,或准入后又缺乏有效监管。为此,新版清单规范新业态新领域准入,涉及无人驾驶航空器、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药品药械网络销售、互联网信息服务等领域。比如,此次修订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审批”纳入负面清单;再比如,将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从“备案”调整为“核准”,将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的生产、批发、零售相关审批纳入清单。可见,在“宽准入”的同时,坚决守住“管得住”底线,推动市场准入放而有序,让新业态在市场中长出“新枝芽”,推动各类资本不仅“进得来”,而且能够“发展好”,真正让政策“红利”落到实处。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各地要加快推动《清单(2025年版)》的落地落实,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更广阔的发展舞台,以准入“善治”激发创新创造,让中国经济活力更加澎湃。
(彭松涛)